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YANG BAO ENTERPRISE

社會責任

本公司為履行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本於尊重社會倫理與注意其他利害關係人之利益,在追求永續經營與獲利之同時,重視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之因素,並將其納入公司管理與營運,促進以企業責任為本之競爭優勢。本公司對於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之實踐,定義以下原則:
一、推動公司治理。
二、落實永續環境。
三、對員工的承諾。
四、對供應商與客戶的責任。
五、維護社會公益。
六、加強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資訊揭露。

一、推動公司治理

本公司之董事會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以督促本公司實踐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本公司為健全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之管理,以設置推動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之專職單位,負責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政策或制度之提出及執行,並定期檢討其執行成效及持續改進,確保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之落實。
本公司基於尊重利害關係人權益,辨識公司之利害關係人,透過適當溝通方式,瞭解利害關係人之合理期望及需求,並妥適回應其所關切之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議題。

二、落實永續環境

本公司遵循環境相關法規及相關之國際準則規範,適切地保護自然環境,且於執行營運活動及內部管理時,致力於環境永續之目標。

本公司應設立環境管理專責單位或人員,以維護環境管理相關系統,並定期舉辦對管理階層及員工之環境教育課程。

本公司應關注生態效益、環境保護等永續發展議題。為降低公司營運對自然環境之衝擊,依以下原則從事研發、生產及服務等營運活動:
(一)落實執行環境各項作業,符合環保相關法規。
(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減少能源耗用,落實節能減碳。
(三)改變用水行為、提升用水效率,以減少水資源耗損。
(四)廢棄物管理從製程改善著手,持續改善汙染防治與廢棄物減量。
(五)以綠色創新增加產品與服務之效能,帶動振鋒營運與環境永續之平衡發展。

本公司應關注氣候變遷對營運活動可能產生的風險與機會,並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各項節能減碳專案,以降低公司營運對自然環境之衝擊。

本公司應關注環境永續發展之議題,並敦促往來供應商及商業夥伴重視地球生態保護,降低營運對環境的衝擊及影響,共同善盡社會責任。

三、對員工的承諾

本公司應遵循相關勞動法規及尊重國際公認基本勞動人權原則,秉持人性化的管理,保障員工之合法權益,包括結社自由、集體協商權、關懷弱勢族群、禁用童工、消除各種形式之強迫勞動、消除雇傭與就業歧視等,不得有危害勞工基本權利之情事。本公司之人力資源政策應尊重基本勞動人權保障原則,建立適當之管理方法與程序,應提供平等平權及免於歧視與騷擾之工作環境;本公司應確認其雇用政策無性別、種族、年齡、婚姻與家庭狀況等差別待遇,落實報酬、雇用條件、訓練與升遷機會之平等。

本公司應提供員工安全與健康之工作環境,包括提供必要之健康與急救設施,冀降低對員工安全與健康之危害因子,以預防職業傷害。

本公司應為員工創造良好之教育訓練與職涯發展環境,並規劃健全之職涯發展、能力培訓計畫。本公司將企業經營績效或成果,適當反映在員工薪酬政策中,以確保人力資源之招募、留任和鼓勵,達成永續經營之目標。

本公司應建立員工各項溝通對話管道,並定期舉辦勞資會議,使員工對於公司之經營管理、決策規劃等事項,均可獲得資訊及表達意見之機會,而達到勞資雙方共榮共進之願景。本公司應尊重勞方代表針對工作條件行使協商之權力,並提供員工必要之資訊與硬體設施,以促使資方與勞方及勞方代表間之協商與合作。本公司應以合理方式通知對員工可能造成重大影響之營運變動。

四、對供應商與客戶的責任

本公司應依政府法規與產業之相關規範,確保產品與服務品質。本公司於進行產品或服務之行銷廣告及推廣時,應遵循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政府法規與相關國際準則,不得有欺騙、誤導、詐欺或任何其他破壞客戶信任、損害客戶權益之行為。

本公司應對其產品與服務提供透明且有效之客戶申訴程序,公平、即時處理客戶之申訴。本公司對客戶所提供之公司及個人資料,均負有隱私保護責任,未經客戶同意,絕不將其所登錄之公司及個人資料揭露給第三人使用,或未事前告知而使用於其他用途。本公司訂有針對客戶之業務拜訪規範書及異常(客訴)程序書等相關準則、規則及辦法。

本公司應評估往來供應商其產製行為對環境與社會之影響,並與供應商合作,共同致力提升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本公司訂有針對供應商之供應商管理程序及採購作業管理程序等相關準則、規則及辦法。

五、維護社會公益

本公司應積極參與各項社會資源參與計畫,以捐贈、企業志工服務等方式支持或協同贊助非營利組織之相關社會參與活動,範圍包含學術研究、弱勢團體關懷、醫療發展、運動與藝文贊助等。

本公司應鼓勵公司員工投身志工與公益活動,參與各項公共事務與社會公益活動,以提升全員參與社會回饋投入。

六、加強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資訊揭露

本公司應依相關法規辦理資訊公開,並應充分揭露具攸關性及可靠性之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相關資訊,以提升資訊透明度。

相關資料